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慢性心衰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振幅改变特点及其康

来源: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1 11: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慢性心衰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是由多种因素所引起的一类复杂症状群,患者主要表现为肢体水肿、疲劳、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等症状。由于对患者的病情评估比较困难,导致后期的

慢性心衰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是由多种因素所引起的一类复杂症状群,患者主要表现为肢体水肿、疲劳、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等症状。由于对患者的病情评估比较困难,导致后期的康复治疗难度较大[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心电图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检查,其不但操作方便,并且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任何形式的创伤。本次研究选取了70例2017年2月-2019年8月在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和40名健康者,对其均行心电图检查,总结了慢性心衰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振幅改变的特点,并分析了其对康复指导的意义。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70例2017年2月-2019年8月在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将其列为观察组,本组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28-77岁,平均年龄(55.52±5.21)岁,BMI指数12.08-26.88 kg/m2,平均BMI指数(22.25±2.48) kg/m2;根据本组患者的QRS波时限将其分成QRS波≥120 ms组(32例)和QRS波<120 ms组(38例),再选取40名同一时期在该院行常规体检的健康者。本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9-76岁,平均年龄(55.34±5.34)岁,BMI指数12.16-27.64 kg/m2,平均BMI指数(22.94±2.62) kg/m2。为了完成本次研究,按照要求上报了本院伦理委员会,并取得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人员与其家属均知情,且自愿签署了同意书。对其性别、年龄、BIM指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后发现,两组人员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可继续比较。

优质护理、循证护理、综合护理等新型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进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形式,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不仅需要为患者提供疾病方面的护理干预,同时还应关注患者心理方面、社会方面的需求;同时也改变了护理教育的范围[8]。通过学校教育已无法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想培养高水平、高素质和高层次的护理队伍,就需要选择更加有效途径,也就是继续教育,是对实用型护理人员进行培养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对护理教育内涵进行提升的根本对策。

1.2 方法 对所有人员均行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检查人员采用该院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分析系统,对参与人员进行肢体6导联、I+II导联、12导联等心电检查,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检查人员指导受检人员保持安静平稳的呼吸,身体肌肉放松,在单极上擦上乙醇,之后依次连接,行I-III、avF、avL等肢体导联,行V1-6胸部导联,详细观察患者的QRS波群情况,对QRS波群清晰的患者行QRS波时限、振幅等的测量,以QRS波水平线或者QRS波起点为参考水平,正向波形和负向波形是上缘波顶峰和下缘波顶峰到参考水平之间的垂直距离,每个导联的QRS波总振幅为R振幅绝对值、Q波振幅绝对值之和。检测人员再指导观察组患者取左侧卧位,采用该院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对应的探头,将探头的频率调整为2.5 MHz,对患者心脏部位进行详细的扫描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要指导患者安静、保持平稳的呼吸,对其LVEDd、LVEF、LAD等指标进行测量,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各组SV5+RVI振幅、SIII+RI振幅、12∑QRS总振幅(12导联QRS振幅之和),并对不同QRS波时限患者QRS总振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指数(LVEF)、左房内径(LAD)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比较。

2.1 比较两组SV5+RVI振幅、SIII+RI振幅、12∑QRS总振幅等指标 观察组SV5+RVI振幅、SIII+RI振幅、12∑QRS总振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判断标准。

2.2 比较不同QRS波时限患者QRS总振幅、LVEF、LVEDd、LAD等指标 观察组中,QRS波≥120 ms组患者QRS总振幅、LVEF均低于QRS波<120 ms组患者,LVEDd大于QRS波<120 ms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LAD指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在过去的20年里,有两个天文学家团队都想要验证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对宇宙做出的最奇怪预测(广义相对论),他们互为竞争对手,不约而同地把望远镜对准了远在26 000光年以外的这颗恒星,S2。天文学家强烈怀疑,在S2的不远处坐落着一个硕大无比的黑洞,它是恒星的吞噬者,也是整个银河系的奠基者。这两个团队都希望能在观测过程中确认这个超大质量黑洞的存在。

由于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不全,其心脏瓣膜结构、房室传导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引发患者出现了全身水肿、机体组织电阻抗水平降低[6]。当心脏出现充血症状后,其机体房室运动会表现为明显的不协调,从心脏到体表的电阻抗随之改变,心电图表现为体表心电活动降低、传导减速、肢体导联QRS波振幅降低[7]。并且慢性心衰患者左心室功能明显降低,心排血量明显减少,组织灌注不足,使得室壁张力增加,从而对心脏复极、心电传导等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最终导致QRS波时限增加[8]

随着我国慢性病患者的逐年增多,慢性心衰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其有着较高的致死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2]。临床上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诊断时,主要以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患者在安静平稳的状态下,其心脏功能及结构的改变情况、患者的临床症状等为主要判断依据[3]。但是由于大部分慢性心衰患者同时伴有不同性质的基础性疾病,对其行心电图检查则比较复杂,甚至对后期的康复治疗造成了困扰[4]。有研究显示,慢性心衰患者QRS波群时限、振幅等与患者肺部循环情况、心肌内传导情况、心肌缺血、左心室射血等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5]

表1 两组SV5+RVI振幅、SIII+RI振幅、12∑QRS总振幅指标比较(Mean±SD,mV)

组别 SV5+RVI振幅 SIII+RI振幅 12∑QRS总振幅观察组(n=70) 0.21±0.07 0.45±0.10 11.30±2.56对照组(n=40) 0.46±0.10 0.76±0.14 16.35±3.02 t 3.264 4.013 6.547 P 0.041 0.039 0.018

表2 不同QRS波时限患者QRS总振幅、LVEF、LVEDd、LAD等指标比较(Mean±SD)

QRS波 QRS总振幅(mV) LVEF(%) LVEDd(cm) LAD(cm)≥120 ms(n=32) 8.62±1.56 37.18±14.02 6.59±1.41 4.26±1.40<120 ms(n=38) 10.84±2.14 49.35±15.68 5.68±1.26 4.29±1.49 t 3.339 7.524 3.647 1.003 P 0.040 0.016 0.039 0.09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V5+RVI振幅、SIII+RI振幅、12∑QRS总振幅均低于对照组,且QRS波≥120 ms的患者QRS总振幅、LVEF均低于QRS波<120 ms组患者,LVEDd大于QRS波<120 ms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LAD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鲁绍春等[9]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进一步提示,慢性心衰患者QRS波时限越长,振幅越低,并且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振幅随着心功能的变化而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APN TOC模式是国外的TOC的主要模式之一。国际护理协会将APN定义为一名注册护士,其拥有深厚的专科知识、复杂问题的决策能力及扩展临床实践的才能[9]。2002年,Brooten等[10]建立APN TOC模式并将其应用于患者的综合出院计划。与其他TOC模式不同的是,APN是Naylor建立TOC模式的核心,其先进的护理实践技术和丰富的成功经验,可帮助患者在环境变化过程中顺利完成过渡。虽然由不同身份的医疗卫生保健人员领导的TOC模型多种多样,但Naylor[7]研究表明,由APN领导的团队管理项目中最有效地降低再住院率,证明TOC模式可预见性地将照顾者与APN联系,以确保患者平稳过渡。

综上所述,慢性心衰患者QRS波群振幅随着波时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且QRS波群振幅变化与心功能密切相关。临床上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康复治疗时,先要掌握慢性心衰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振幅改变情况的特点,并根据此特点为慢性心衰患者康复治疗措施的实施提供指导性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青青,赵鹏飞.心电图QRS波变化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相关性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9,17(18): 1117-1119.

2 潘美芳,向江,陈雯艾.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碎裂QRS波群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J].心电与循环,2019,38(2):88-92.

3 陈思敏,周苏晋,翟南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振幅特点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21):3470-3472.

4 陈思敏,周苏晋,翟南江.心电图QRS波群时限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28): 122-125.

5 林月彦,熊波,祝艳凌,等.QRS间期联合心率变异对慢性心衰评估及预后的临床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21):2500-2501.

6 李克强,胡嘉涛,晏斌林,等.QRS间期联合心率变异对慢性心衰评估及预后的临床价值[J].海南医学,2015,26(8): 1129-1132.

7 王淑云.慢性心衰患者QRS时程与新发房颤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民族大学,2014.

8 林海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

9 鲁绍春,沙露露,周晓玲,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振幅改变特点及其康复指导意义[J].双足与保健,2018,27(17):58-59.

文章来源:《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网址: http://www.xdtzzzz.cn/qikandaodu/2020/0521/350.html

上一篇:门诊就诊老年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
下一篇:心衰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